9月25日下午,电光制造团队(田宗军教授、顾冬冬教授、沈理达副教授等)在黄因慧教授的率领下,赴江宁悠湖之畔的UPARK聆听卢秉恒院士“3D打印与中国制造2025”专题报告,感受原汁原味“国课第一讲”的特殊魅力。作为卢院士的老朋友,黄老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积极投身到特种加工学会快速成形专委会的筹建工作中,共同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活跃在3D打印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并在共同推动学科发展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近年江苏省及南京市对3D打印的高度重视,相关产业获得了全方面的支持,本团队也积极投身到卢院士创办的南京增材制造研究院的工作中,具体负责核心元器件室、材料与工艺室两个部门的工作,在院士的带领下,通过面向产业的创新研究模式,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果。例如,团队谢德巧博士等人负责的药品混合打印装备开发进展顺利,在一期合约之后又续签了二期合同,为增材研究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获得院士的高度评价。

作为中国3D打印领域内的唯一院士,卢秉恒教授以高瞻远瞩的角度讲述了他对3D打印的前沿思索,用最朴实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指明3D打印产业的发展趋势,会议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在卢院士的主题报告中,让我们从独特的视角重新思考3D打印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中一些案例甚至引起了总理的注意,例如美国发起的一项以3D打印技术为背景的轻量化设计大赛,最终获得冠军的是一名年仅18岁的少年,总理认为借助3D打印技术,将开启“众创”这一全民创新潮流。卢院士总结道:“互联网+3D打印”产业己经成为全球经济中融合度最高、潜力最大、增长最快的领域,未来制造业将是由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共同组成。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将通过3D打印达到个性化定制,一半以上的价值将由创新设计体现;一半以上的企业业务由众包完成,一半以上的创新为创客、极客攻克。而3D打印作为未来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将充分发挥社会创造力,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通过本次团队集体学习及与院士的沟通互动,让我们对3D打印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为今后更好的参与南京增材制造研究院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本团队黄因慧教授同时还担任“江苏省三维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在联盟成立以后,一直心系江苏省的3D打印科研工作及产业发展,积极思考如何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及新经济时代下的3D打印产业跨越式发展,此次利用率队参加“互联网+3D打印”创新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活动,与南京理工大学等兄弟单位进一步探讨交流,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D打印学科协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沈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