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团队春季学期第二期读书会
发布人:邱明波  发布时间:2021-06-01   浏览次数:521

艳阳高照,清风徐徐,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在这生机勃勃的五月里,电光师生的科研氛围愈加浓烈。528日晚7时,电光制造团队党支部组织全体研究生在明故宫15-522教室举办了夏天里的第一次科技前沿读书会,同时,这也是本年度第二期科技前沿读书会。会议由刘洋博士主持,晁龙等博士与会并给予指导。本次读书会由刘洋博士主持并致开幕词,强调了召开读书会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踊跃交流,同时表达了希望大家通过读书会活动能够有所收获的美好期望。

穆宏鹏分享了放电加工中等离子体对熔池运动特性的作用研究这篇文章,通过仿真分析,发现随机运动的等离子体对熔池施加了运动的压力和剪切力,迫使熔池运动,从而影响材料蚀除和加工表面形貌。在磁场作用下,等离子体沿着洛伦兹力的方向运动,大体积的蚀除产物在相同方向被蚀除。柏德智介绍了一种利用DLP进行制造的应变传感器,介绍了制备方法,其中由于羧基多碳纳米管的引用,缓解了ACMO树脂的过度固化,实现了超高的拉伸性和内在的自修复性,为未来可穿戴电子设备、人造电子皮肤和医疗保健的广泛应用带来新的前景。

潘浩分享了一篇通过控制电弧率来提高加工效率的文章。通过数据发现间隙伺服电压对电弧率的影响最大,从而将电弧率作为控制目标。有害电弧高于期望值时,将减小伺服电压,工作间隙增大,电弧逐渐恢复正常,从而稳定电弧放电。徐军委分享了钢表面制备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Ni/SiC复合涂层。通过激光加工在基体表面加工出微结构,该结构可诱导SiC纳米颗粒的自组装,产生SiC涂层,经过电沉积Ni,得到超疏水表面,最终获得具有优异耐腐蚀性的复合涂层。娄桂宾就耐腐蚀性实验具体条件进行了提问,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给出了相关的参考建议。

严东剑分享了多脉冲电火花线切割放电过程中通过热模型对最佳伺服进给速度的确定这篇文章。文中提出了一种预测多脉冲放电过程中最优伺服进给速度的热模型,在已有热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蒸发潜热,建立了单脉冲放电放电过程放电坑尺寸的具有更高的精度的修正热模型;在单脉冲放电热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脉冲放电过程的材料可达去除率的热模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的材料可达去除率与最优伺服进给速度吻合较好。周顺程介绍了采用电容耦合技术开发的一种多通道电火花加工方法。在该方法中,工具电极被分成彼此绝缘的多个工具电极,工件形成多个平行的放电间隙,脉冲发生器耦合到所有放电间隙,将补偿器与脉冲发生器并联连接,从而缩短放电电路的平衡恢复时间。

何志静分享了一篇钙磷基生物陶瓷增韧的综述,介绍了在惰性气氛中烧结HA粉末或通过添加氟磷灰石以在烧结后保留纳米颗粒、参杂金属元素、控制陶瓷粉末晶粒度这几种增韧方法,泡沫浸渍法、造孔剂法等造孔方法。最后介绍了几种仿生设计,仿天然骨、珊瑚等其它天然结构。娄桂宾分享了两篇有关油水分离的文章,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超亲水、水下超疏流的现象,并将超亲水与超疏水进行了对比,介绍了几组油水分离的实验。

至此,本次读书会的分享全部结束,过程中大家表现积极,活动氛围良好。上台分享的人将自己最精华的读书收获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台下聆听的人则跟随着分享者的思绪深入思考,同时台上台下交流互动,在这个双向的过程中,年轻的思想相互碰撞,灵感的火花闪现。

最后通过线上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本次科技前沿读书会的最佳分享奖,潘浩同学以高质量的内容、条理清晰地讲解,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荣获最佳分享奖。会议最后,由主持人刘洋博士为本次获奖者潘浩颁发荣誉证书。

编辑:严东剑

摄影:吴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