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团队获得第八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一等奖
发布人:邱明波  发布时间:2019-11-02   浏览次数:246

11月1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八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在将军路校区体育馆举行,63组参赛队在此集结,电光团队参赛项目“3D打印金属表面仿生超疏水镀层多能场制备技术”由沈理达教授与邱明波副教授共同指导,由2018级研究生陈亚带队,团队博士生江伟以及研究生徐铭阳、汪展文、王开、陈志鹏共同组队参赛。此行虽山高路险,但队员们怀揣必胜信念,心亦不畏难,且能与来自各院系的优秀团队切磋交流学习是一段非常值得珍藏的经历。电光人的“主动意识”要求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赢回来!

比赛准备期,队员们积极进行赛前准备,在团队的协助下进展迅速。几许周末,电沉积小组攻坚克难精心设计组装参赛机器;几许闲暇,参赛成员不知疲倦反复测试每一件参展样件的性能;几许深夜,指导教师挑灯夜训反复打磨参赛讲演模板。每一份团队的悉心呵护,都是电光人“团队意识”的生动体现。万全的准备是队员们的信心之源,此番前去,定要拼一个征程似锦!

赛前布置,大家提前前往赛场,齐上手搬运机器、装配溶液、调试样件,并成功进行预测试。答辩人陈亚反复进行实战模拟,虽短短十分钟的演讲内容早已烂熟于胸,信手拈来,但他仍然要求队员们抱着挑剔的态度、严格的要求进行复审,只求让自己做到最好的状态,这是电光人传承的“责任意识”。

预赛环节,63支参赛队伍在预赛环节将角逐15支队伍进入决赛。“3D打印金属表面仿生超疏水镀层多能场制备技术”作为机电学院首推第一组,第一个迎来了大赛评审团。精彩的演讲后,答辩人面对各位专家学者所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当评审团问起该项目所取得哪些成果时,队员们不由得硬了硬脊梁,可以非常自信的说:“该项目自攻关以来,团队共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20篇,更有7篇Top期刊收录,论文最高IF达到5.155,并且相关自主研发的工艺与工作液配方已申请三项国家专利,成果斐然。”对于这个回答,专家与评审含笑点头赞许。这一刻所有参赛队员感受到了骄人的成果所承载的重量与力量,这赞许也将穿越这个赛场与时空肯定这两年以来金属液束流方向的众多师兄弟夙夜在研、宵衣旰食的无私付出,他们所付出的汗水辛劳凝结成赛场明珠熠熠生辉,感谢有他们,电光将一往无前!

中午的开放环节,来自各大院系的本科同学们慕名前来参观。电光参赛作品工艺精致、设计新奇留住了大批参观者的“心”。参赛队员牢记老师们的嘱托,牢记“身份意识”,认真对待每一位心怀疑问的科研爱好者,为他们详细讲解,邀请他们动手尝试,引出一阵欢声笑语、一阵惊声赞叹,这份科研工作者的真诚获得了参展人员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给电光作品投票,比赛小记者团赶来对电光参赛组进行跟踪采访,电光人的宽阔胸襟悄无声息地打开了通往决赛通道。

经过半天角逐,电光挺进决赛。虽然队员们在9个小时的紧张状态下显示出稍许疲态,但胜利的果实就在眼前,必须要一鼓作气将他拿下。经过一上午的磨练,答辩人总结出了一套最佳比赛答辩方案,紧急修改答辩稿、重新排列讲解顺序、重新进行分工,这一切在紧张而有序的节奏中进行,这样子像极了成长不是嘛?终是迎来了终审团的专家学者,大家分工明确、大家熟练而稳重、大家自信而底气十足,终是团队的精气神感染着每一位前来的评审。此番经过打磨的作品,大部分专家给出了肯定的态度,有领导甚至给出了“非常具有前景,团队建设非常优秀”的较高赞许。至此时,队员们方才如梦初醒,“天宫杯”赛的不仅仅是精心包装的作品,参赛的每一个队员都是评审组的目标,评审学子是否有着坚定地“航空报国”信念,评审学子是否为“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秀传承者才是真正的赛点。

大赛进入最后一个环节,15个进入决赛的参赛队怀着紧张、兴奋、期待等诸多“小九九”翘首以盼颁奖典礼的到来。主办方瞧出了大家的急切,几句总结,直切主题宣布比赛结果。

“优胜奖肯定不会啦。”

“哈哈,我们不是三等奖!”

“哇,不是二等奖,不会吧,师兄,我心跳的有点超频!”

随着主办方低沉的嗓音缓缓地读出结果:“一等奖获得者:机电学院参赛作品,陈亚 3D打印金属表面仿生超疏水镀层多能场制备技术,请大家给予胜利者掌声。”

热烈的掌声,耀眼的聚光灯,那一刻脑子有点懵,明明是胜利的喜悦却不知如何去表达。此刻,领奖台上的队员深切感受到身为一名电光人的幸福,沉甸甸的水晶奖杯凝结着团队的力量。我们的背后有一个强大温暖的团队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的身边站着一群相互珍惜、相互扶持的师兄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能飞得比鹰还高,扶摇而上“天宫”,是因为有电光做我们羽翼下的风,明天,电光,加油!